一席,一個快速成長中的演講平臺,演講主題覆蓋人文、藝術、科技等廣泛領域,分享不同的人生見解和經(jīng)歷。一席所堅持的“科技人文白日夢”,與別克的時代進取精神不謀而合,共同發(fā)現(xiàn)、探索、激發(fā)對未來的想象和期許。
本場講者
【日場 13:00-17:00】
郭玉潔
寫作者、正午創(chuàng)始人之一
“今天中國最主要的故事,是馬云的故事(以及千千萬萬個變種)。為了抵御這種單一,我們應該學習講故事。”
從剛創(chuàng)刊的《京華時報》,到胡舒立主編的《財經(jīng)》,到《生活》《單向街》《Lens》,再到界面的招牌欄目之一《正午》,已經(jīng)在媒體圈子摸爬滾打了15年的郭玉潔從不研究如何提高點擊量,逆著‘潮流’寫自己認為真正有價值的長文章”。
鄔建安
藝術家
“曲折離奇的情節(jié)總是招式,真實見血的人性才是志怪故事背后的內(nèi)功!
無論是否懂得藝術,你可能都會被鄔建安作品吸引,“頭被砍下了,但依然要戰(zhàn)斗”的刑天,身發(fā)異聲的奇形動物,想要修煉成仙的青魚精……這位講故事的高手用剪紙、皮影藝術重新創(chuàng)造這些神話形象。
鄔建安作品
郭柯
導演
“她們沒有那么可怕,更沒有那么卑微!
“慰安婦”,一個在歷史文本語境里被集體臉譜化描述的形象,卻也絕少真正走進如今公眾的視線中。她們都在哪里?過著怎樣的生活?
青年導演郭柯一直從事劇情片拍攝,機緣巧合先后拍攝了有關“慰安婦”的紀錄片《三十二》和《二十二》。2012年12月,紀錄片《三十二》開拍時,全國僅剩32位“慰安婦”幸存者。到2014年《二十二》開拍時,幸存者的人數(shù)已變?yōu)榱?2。戰(zhàn)爭怎樣改變了那些老人的生活?這些老人又如何改變了一位導演?
在“日場”活動中,還有三位講者是:
臺灣水越設計創(chuàng)辦人周育如、
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、
BottleDream創(chuàng)始人蔡延青 。
【夜場 17:30-21:30】
劉岱宗
世界資源研究所
中國可持續(xù)城市項目主任
“在未來,人們無需小汽車也可以非常舒服地出行。這不是理想!
劉岱宗曾主導設計或參與了包括濟南、北京、重慶、成都、江蘇等多地的公共交通項目。他要跟大家聊聊以小汽車為導向的城市有什么問題?為什么說修路不能徹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?怎么把大家從小汽車上請到公共交通系統(tǒng)上來、請到自行車上來?
張瑋瑋
音樂人
“當列車駛過戈壁灘上的戈壁灘,當我們背著樂器走在異鄉(xiāng)的路上,多希望自己有個溫潤豐滿的過往,可我們只有這個故事可講。”
在2012年,張瑋瑋與郭龍一起發(fā)行了首張專輯《白銀飯店》,“結結實實地講一個關于狂歡之后迷失的故事。故事發(fā)生在北京,在白銀,在每個不安分的青年的腳下!
楊鑫
藝術家
“微觀的這個空間,可以吸引我的地方還有很多!
楊鑫的工作室如同生物科學的培育室,她透過光學顯微鏡細察微觀生物的結構,將細小的微觀世界用疊加、克隆的方式,借助藝術表達,引導觀眾察覺到生活中最幽微的生命之理。
楊鑫作品
在“夜場”活動中,另外三位講者是:
對該品牌感興趣?直接向該商家詢問最低價: